安少宇
近4年来,这项以财政资金力推产业发展的特别举措耗资百亿,饱受争议,起落之间,划出了一道充满争议的政策轨迹。
中方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在钟山与德古赫特会谈后对记者说:双方都没有把路堵死,谁都不愿看到中欧之间爆发贸易战。不过,上述投票结果将削弱欧委会在随后与中方谈判中的地位。
问:欧委会征收惩罚性关税提议在欧盟内部人气几何?答:自欧委会启动双反调查以来,已招致欧洲业界和政界广泛反对。贸易争端的扩大和升级不符合双方利益,势必对双边关系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光伏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一方面源自中国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中国光伏企业以较好的风险控制策略,享受到主要生产原料多晶硅近年来价格大跌带来的成本优势从中国方面来说,此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多位欧盟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多数成员国已表示反对,欧委会仍极有可能在初裁中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临时反倾销税。
欧盟委员会拟定于6月6日前宣布是否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初裁决定。问:光伏案将走向何方?答:中方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摩擦,然而从当前形势看,欧方在对话中并未表现出诚意,磋商的效果不理想。从施正荣成功后的得意满志,骄傲虚荣,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弱点,这也是现如今媒体和各界追打施正荣的主因;但从各界对施正荣的境遇,我看到的是民族的劣根性。
他为什么道歉?在我看来,施正荣被迫道歉正是中国的耻辱,成王败寇的传统让我们忽略原则、立场,从儿时起我们就不断地被各界要求做成功人士,甚至学习不好都成了万恶之源。销售2年经验能拿到一万五底薪的,有点机会这几年折腾出上亿身价的同志,在别的行业你也能自信肯定能做到的,请举手。施正荣道歉了,但我不知道他为何道歉。不管怎么说,向施正荣致敬,另外规劝冷嘲热讽的媒体,尤其是业内同仁,有多少是跟着施正荣掀起的这场风潮进到光伏圈得到过好处的?让我更为心寒的是,施正荣推动下的光伏行业,带来了很多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也在对尚德和施正荣幸灾乐祸。
是他让行业过剩的吗?他在2007年就警告过后来的投资者了。是尚德让市场出现转折的?多晶硅、组件到现在的逆变器,似乎我们从来都没有定价权。
尚德做为行业先驱,受后进者及行业冲击致使破产,我不明白为何要让尚德对此负责?现今光伏企业老板哪位可以站出来说一句:当年是施正荣逼着我进来的?请别在伤口撒盐,容忍失败,中国才有希望大部分企业将能够通过寻求海外代工规避,行业复苏如期演进,优秀企业三季度可见盈利转正。这一阶段将是整个行情中涨幅最大的主升浪阶段,但这一阶段的涨幅开始分化,部分领先的企业涨幅明显高于其他企业,我们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这样的企业;第三阶段是盈利兑现,企业的净利润率维持高位,单月盈利的规模不断创新高,市场预期日渐提高,股价创新高,就如2010 年下半年光伏行业发生的事情。投资建议A 股目前推荐龙头地位、以及受益国内市场政策的标的:隆基股份、航天机电、阳光电源、海润光伏;美股方面,综合企业基本面和估值水平,推荐排序为:JASO、HSOL、TSL、SOL、CSIQ;港股推荐具有较优行业属性的子行业龙头:多晶硅环节的保利协鑫、单晶硅片环节的卡姆丹克;行情进入第二阶段中后期,可关注盈利恢复相对滞后的辅材企业:新大新材、奥克股份、爱康科技、亚玛顿等,以及新一轮扩产预期提升背景下的设备类公司:晶盛机电、京运通、七星电子等。
4. 欧洲双反是这一过渡阶段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但我们倾向于认为以偏温和方式结局的概率较大;情景一、欧洲对华严格执行所谓47%的税率、中国对欧洲多晶硅双反。3. 我们认为此轮光伏板块的上涨行情将分三个阶段演进,目前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过渡;第一阶段我们定义为行业不会更坏,这一阶段发生在去年三季度,标志是不再有人以低于现金成本的价格抛货,我们在去年10 月底开始翻多的主要原因也是如此,而尚德的债务违约和破产重整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这会导致部分抵抗能力弱的企业倒闭,大多数企业的短期出货会受到影响,但倒闭企业带来的产能退出使得供需更加紧张(欧洲降低装机量的影响远比中国生产企业的退出对供需影响要小),一段时间后供需逆转,价格回升,开始景气第二阶段;同时可以预期国内的多晶硅双反及进一步刺激内需的政策:如年内维持1 元/度的上网电价不变,因此,不影响方向;情景二、中欧磋商取得成果,双方各退一步,对产业不构成太大影响,如低税率,或仅对某一个产业链环节征税,那景气直接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基本是普涨,各企业涨幅差异不大;第二阶段是盈利能力修复,这一阶段的表现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亏毛利到毛利转正,然后净利润率转正,最后净利润率回到5~10%的水平,而标志性事件则是企业单月净利润转正。
行业观点1. 光伏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复苏大周期,而不仅是因为中国政策或者欧洲双反缓和所带来的短期反弹;2. 我们在去年10 月底开始提出的2013 年光伏行业将在供需改善背景下实现复苏、反转的观点目前正逐步得到验证,我们认为板块行情已运行至右侧;2. 从已经发布一季报的A 股、港股、美股太阳能公司看,企业一季度经营情况环比改善明显,年初开始的全产业链价格反弹(见后页图表)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经过两年多的产能收缩,行业整体供需格局已从严重过剩进入相对平衡的区间一,启动早,已经拥有了一批投资人合作伙伴、一批有合作基础的专业银行伙伴,并且也已和台湾最大的光伏企业联合成立电站股权投资基金;二,海外工程及服务团队专业,有超过400兆瓦的工程及服务经验;三,国内金融机构已经实质性介入,中国信保首张工程保单已经出具,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也已启动海外金融产品审批。
不过,有的专家从长远角度看说是阶段性过剩,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产能不足。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进一步发展,光伏产业现在依然处于幼年期,技术根本没有完全成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即区分大小企业是没意义的,只有有自主研发能力,对行业有推进作用的企业才有机会进一步发展。
中盛起家之初也主要从事光伏组件加工,但在认准光伏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后,中盛光电放弃产能至上的传统模式,创新强化了一站式解决方案模式,主攻光伏电站的设计、建造和服务一体化。最近,中电光伏推出高效多晶硅电池Waratah,平均量产效率可达17.4%,高于业内普通多晶电池17.0%左右的水平。这种疯狂的规模扩张间接地导致了今天的恶果。过分臃肿的规模在面临供求平衡被破坏的环境时反而成为了企业自身的包袱,某些企业片面追求规模的扩大也导致了自身这一两年来不断的巨额亏损,甚至是破产或被收购。(光伏红火的)那些年,扩规模是为了多挣钱,因为利润率很大。在国内光伏企业同质化竞争中,中盛光电积极寻求商业模式创新。
中电光伏则是从技术上寻突破。2012年,在光伏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的环境下,中盛光电的销售总额达到80多亿元,综合毛利率为14%,全年实现了3亿元的盈利。
就目前的光伏行业而言,曾经的疯狂扩张规模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产能已是严重过剩。其董事长王兴华表示,要实现五年发展目标,最需要建立的核心能力是金融服务能力,建立电站投融资金融平台,理顺从电站股权债权的导入到股权债权退出的一整套中介服务机制。
作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来说,各企业之间既有竞争,更要互利共生,大家不应该挤在一个环节拼个你死我活,而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在某一个环节做好做强。正如在关于成本和规模的话题讨论中,有人这样评价,拼规模的时代已经过去,技术才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利剑。
中盛光电从组件产能过剩的红海竞争中转型,向产业下游的电站终端转移。规模效应还有效吗?媒体日前发布了一个话题讨论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吗?有业内人士就认为,成本与规模关系不大。一方面,产能无法消化,流动资金告急;另一方面,仍大规模扩产,宣布庞大的招工计划,但现有员工却无所事事。创新和差异化之路在中国光伏企业几乎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中盛光电的业绩格外耀眼。
据我看,他们开这么多新车间,无非为了能在银行继续贷款,这倒不是说赛维已丧失自我造血能力,而是因为负债实在太高,弄得经营现金流都快没了,听说赛维发工资都靠贷款。如今冒进的赛维硅料厂已停产,目前仍未复工,而启动资金高达30亿元,这对丧失融资能力、短期负债高达200.9亿元的赛维LDK而言,任务异常艰巨。
赛维新开车间、宣布招聘计划,不是为了扩产而是为了信贷。在赛维一系列自救、彭小峰归位董事长后,赛维似乎显露出好转的迹象,至少没有走到尚德今天的这一步,而且3月初还高调地宣布了1200人的招聘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Waratah的量产并不需要推翻原有的生产线、大规模更新设备,而是在现有产线基础上进行局部优化、改造即可实现。近段时间,尚德破产重整成了行业关注的焦点,风头盖过了不久前还被热议的赛维LDK。
然而,据赛维员工透露,员工工资一直拖欠,五险一金也未缴纳,很多车间员工闲着无事可做,部分老车间因无钱维护设备无法开工。在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要想做得好,必须在两点上有突破,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无论如何,拼规模的时代已经过去。2008年硅料价格达到顶峰,400-500美元/千克,加上赛维本身的订单就需要上万吨的硅料,因此上马了1.5万吨的产能,当时是有点冒进。
这方面我们有比较好的基础。难道这就是赛维的求生战略?一位业内人士道出了真相,目前赛维对产能扩张或许没什么兴趣,但信贷是其救命稻草。
假扩产只为获信贷今年3月初,债务重压下的赛维LDK高调宣布,其已制定1200人的新员工招聘计划,正在尽一切办法继续扩产。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新技术采用的是五主栅的电极结构,成功突破了日本京瓷公司三主栅电极结构的专利封锁。
为提供更好的服务,未来中盛光电还将着力构建类金融业务平台。赛维如今面临危局,靠自己,无法破局,只能继续靠地方政府输血,输血要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什么理由最有说服力?正在走出困局嘛,比如盈利能力恢复了,出货量增加,新的招聘计划,新开厂房等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